主頁 > 潮團信息 > 總會訊息 >

"潮汕祠堂"系列專題紀錄片(二):《家國春秋》

字體大小: 時間:2021-09-22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Dilin

  《潮汕祠堂》由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、中澤互動傳媒聯合攝製,並由國際潮團總會特別支持。《潮汕祠堂》,通過一個個古老而龐大家族的歷史故事,展現中華民族在潮汕大地的血脈延續和文化傳承,講述遍布四海的潮汕人忠貞愛國的家國情懷和恢弘大氣的族群性格,解讀潮汕商幫成功崛起並保持數百年不敗的傳奇背景,回望嶺東名邦人文鼎盛的榮耀歷史。而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祠堂文化,在這其中則發揮著最獨特的作用。

請欣賞“潮汕祠堂”系列专题纪录片纪录片(二):《家国春秋》

  潮之州,大海在其南,群山擁其北。

  公元前214年,秦軍南征,設揭陽戍,這片土地正式納入華夏版圖。兩千年間,中央政權先後將這裏命名為揭陽、義安、潮州、潮汕。稱呼變遷,但這“省尾國角”之地,與國家民族的血脈深情則始終不渝,而祠堂,正是教化家國情懷,譜寫春秋大義的場所 。

 

  潮汕謝氏大宗祠,位於潮州古鎮庵埠,始建於宋末。整個潮汕乃至東南亞大多數潮籍謝氏族人,包括世界著名華商謝慧如、謝國民等,都認這裏為祖祠。謝氏先人 護宋抗元的家國故事,在祠堂之內已傳頌千年。“鐵牌總管”,說的是先祖謝壺山的故事 。

 

  南宋末年,蒙元入侵,出身書香世家的謝壺山棄文從武,轉戰於四川、淮北各地,因屢立戰功謝壺山獲娶趙氏郡主為妻。宋理宗年間,又獲封“丹書鐵劵”,南下總管惠州、潮州、梅州三州軍務。為了訓練水軍,謝壺山選定在韓江邊建軍寨,並修郡府,立宗祠,顯示抗戰決心,又剿平盜寇,安撫百姓,使三州成為忠於朝廷的抗元根據地。

 

  理宗之後,趙宋朝廷風雨飄搖,十數年間,蒙元鐵騎橫掃千里河山。

  這塊“諮議參軍”匾的主人、愛國詩人謝翺在此時登上歷史舞臺 。

  謝翺出身於福建長溪殷實世家。景炎元年(1276年),右丞相文天祥在福建延平開府募兵勤王,二十多歲的謝翺毀家紓難,帶著數百鄉兵前往應招,被任命為諮議參軍,轉戰各地。

  第二年,得知幼帝從海路南下,文天祥命謝翺等人先行入潮陽組建行府分司,為勤王大軍南下做準備 。

  祥興元年(公元1278年),文天祥南下潮陽。

  《潮陽縣誌》記載,文天祥來到練江出海口海門,登上臨海山頂“極目以望帝舟”,終不見幼主蹤影,悲愴萬分,以佩劍在石頭上刻下“終南”二字,留存至今。

  傳說文天祥頓足長嘆之處,石碎為蓮。當地後人將此闢為著名勝景“蓮花峰”,千秋紀念。

  文天祥勤王至此,當地民眾紛紛響應支援,而祠堂,則成為義軍的聚首之地。

  趙氏始祖祠,又名趙厝祠,是潮汕現存最古老的祠堂之一,有近千年歷史。

  宋紹定年間,宋趙魏王趙匡美一支後人留居潮陽棉城,後朝廷批准於此修祠建宅,作為教化南下趙氏子孫的場所。

  文天祥駐兵潮陽,趙家獻糧草,募義兵,不少族人直接入伍參戰,趙厝祠成為駐軍議事之所。

 

  數月之後,元軍壓境,文天祥率部退出潮陽,大批當地義士捨命同行。

  咸淳進士吳應辰,與兩位胞弟率族內丁壯跟隨轉戰海豐。不久元兵驟至,吳氏三兄弟同時戰死。

  隨軍的謝翺,則僥幸逃脫北上浙江,聯絡宋遺民志士,組織“汐社”,追念故國,留下了大批優秀詩文,成為宋末愛國詩人的代表人物。

  文天祥自己,則在五坡嶺被元軍所俘。

 

  汕頭潮南區田心村,宋開慶進士陳夢龍一族後人至今聚居於此。得知文天祥被俘移送海上,陳夢龍率領族人船隊前往營救,終不敵元軍,於陸豐古堤戰死。

  明永樂年間,田心陳氏族人修建了這座天臺古廟,正殿供奉“天臺國王”宋帝昺,左右丞相陸秀夫、文天祥,左殿供奉勤王三公陳夢龍、鄒諷、劉子俊。

  先祖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和精神,以這種特殊的方式,世代傳承。

  每年正月十三,是陳夢龍報國犧牲的紀念日,族人都會在祖祠報本堂焚香祭拜,永不忘卻。

  千百年間,先人心懷家國,忠勇報國的故事,在祠堂之內世代傳承,教化著後人,使歷代潮人,雖遠離中原,對國家民族卻始終忠心耿耿。

  宋元、明清交替之時,潮州城都因為抵抗不投降而遭屠城。

  近代民族危亡,打響反清第一槍的是潮州黃岡起義,建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是澎湃領導的海陸豐革命。

  日寇侵華,大批潮汕兒女更是憤然從戎,奔赴前線。

  汕頭市澄海區南砂林氏宗祠,這塊“四將軍”匾額,稱頌的正是民國時期,南砂林氏四位沙場立功的英雄人物。

  近代中國,內憂外患,南砂林氏有十二人參加了黃埔軍校,包括三位少將一位中將在內的數十名子弟在正面戰場投身抗日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:畢業於南砂報國學校。

  而當年的學校,就設在林氏宗祠之內。

  這座修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宗祠,從早年的書齋,到後期的學校,一代代教化造就了南砂林氏一個家族的歷史。

 

  遍布潮汕鄉里數以萬座的大小祠堂,則深刻地造就了整個潮汕族群的家國情懷。

  祠堂之內,堂號、匾額、楹聯彰顯的都是忠孝仁義,族人獲得的官銜、功名、嘉獎,被視為最高榮耀和榜樣高高懸掛,這種潛移默化的主流價值觀教育,造就了潮汕人恢弘大氣,心懷家國的族群性格,成就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優秀一支。

  (來源:中新社廣東發布)

-end-

 

更多>>

同欄目的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