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其他信息 > 知潮風 >

除了「下山虎」、「四點金」你是否還聽過宗族建築潮汕版的「九包七」?

字體大小: 時間:2022-07-21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Dilin

  與土樓為山區客家宗族建築典範一樣,「九包七」為平原地區潮汕宗族建築的範本。只是「九包七」為清初以前舊物,土樓大多為清中葉以後所建。

溝尾林「九包七」俯視圖

  談論潮汕民居,人們每每「輕車熟路」地唸出「下山虎」、「四點金」一類的名稱,以之為潮厝的代表。如果從清代中葉以後的情況來看,這話在理,但是放到更原初的歷史上看,則「下山虎」、「四點金」以及簡單型的五間過、七間過等,都只是流而非源,潮厝之源是「九包七」,也可以這樣說:下山虎、四點金是家庭、家族的居所;而前此作為下山虎、四點金等清代民居源頭的「九包七」,才是宗族的聚落。從其轉變——從組群規模逐漸轉小,可以看到由宗族到家族到家庭的裂變過程,是研究潮汕社會、經濟發展的實體文獻。透過這些不同的厝格,可以看到宗族觀念與其嬗變在潮汕的物質遺存現象。所以「九包七」是文物,更是廣義的文化遺產,因為它包含了「非遺」的內容。

潮汕民居「下山虎」(來源:蔡海松)

  「九包七」是「土名」,正式名稱:歷史上的和必有的,還有待研究確定。因前不見口碑、文獻;後須妥善合理徵求。

  顧名思義,「九包七」就是第一排9間房子,包涵著各為7間的二排、三排的主體建築的厝局,三排屋子的寬度相同,但各排的縱深依次加大,也從中顯示主次尊卑。具體情況是:作為門面也兼容圍牆功能的第一排,除中間一間作為門廳大門向外之外,其餘房門都向內,有一淺走廊貫通。走廊兩頭均開門連通側巷,為通常所說的子孫門:因是屋主子孫出入之孔道,故名。

  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間有一個天井。天井兩邊分別有兩排廂房對向而立。把天井隔為三部分。其前排廂房兩邊山墻下都有水溝,以方便把後天井的雨水排到中天井,然後通過陰溝排向屋外,因此這排廂房被叫做「過水」。

  第二排的中間為前後都沒有圍隔的明堂,其功能在於提供接客、紅白事活動的空間。兩邊各有3個門口與第一排相向的房子,全部長度也跟第一排相同,各房間明顯比第一排房間寬闊。這是因為它的地位比之前房尊貴,是宗族中輩分較高者的住所。第一排則是長工、奴婢等工勤人員的宿舍,每間面積都只有八九平方米。第二排也有一條橫亙門長的簷廊,作為大屋與兩側火巷的通道。左右同樣開有子孫門。

  第二、三排之間的距離,比第一、二排之間的距離,大約小三分之一,所以天井顯得狹長。兩邊同樣各有兩排小廂房,第一排的兩側山牆下也都有排水溝,這兩排小廂房也都叫「過水」,只是面積都比第一個天井間的「過水」小。與第一進天井間的「過水」通常用為農具、糧食、稻草倉庫、碓間或者私塾不同,後天井的「過水」、廂房是廚房、餐廳、衛生間、浴室和客房的所在,其後天井間往往掘有水井,是大宅的生活區。

  後排比之前部,地基稍有擡高,廊道寬度也倍於前者。而中段做成船篷軒(拜廳),其後即是祠堂。按照南宋朱熹《家禮》的規範進行營造,故其前簷,原本有左右兩個臺階,以供舉行祭祀時的出入。祠堂神主是這個大宅族人的祖先,所以稱為「家神」。這種祠堂(寢堂)的存在,是潮汕民居祀、住同區的體現,是潮人濃厚崇祖敬宗觀念的物化。作為一個聚落的精神中樞,具有崇高的地位。而祠堂兩側的6個房間,則是本宅院長輩的住所,也是閨閣之住所。

  在揭陽,現存的「九包七」有市區溝尾林、玉浦、京岡各1處,尚有部分散布於各古村。作為清初以前宗族建築的潮汕版本,其在潮汕古建史上的重要地位、重要意義,將因實體的被發現而得到認識與推崇。今後的研究,忽略不了這一「節點」。

  (來源:潮汕特藏網、揭陽日報)

-end-




 

更多>>

同欄目的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