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其他信息 > 知潮風 >

深圳最大「潮汕村」,要說再見了

字體大小: 時間:2021-12-01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Dilin

-「呷未?」
-「未,愛去地塊?」
-「行屜桃,有閑來呷嗲!」……

  行走在福田村,只要稍加留心,街頭巷尾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。聲音裏,那份鄉里間才有的淳樸熱情以及純正的潮汕腔調,沒有一個潮汕人來了不會覺得「夢回老家」。

  眾所周知,深圳潮汕人多,潮汕人聚集的地區也多,福田村稱得上是「最大的一個」,更可能是「第一個」。

  據非官方統計,這裏80%的居民來自潮汕,「潮汕村」的別稱也就不脛而走。



  潮汕人的深圳夢

  「先浪面,後浪險」

  福田村距離華強北很近,步行時間不到20分鐘,地鐵只需要兩個站。

  說到這裏,福田村和潮汕的淵源,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  20多年前,華強北日漸崛起,商業嗅覺靈敏的潮汕人紛紛背井離鄉,前來「淘金」。

  他們信奉「寧願睡地板,也要當老闆」,更篤信「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」,就算在這裏白手起家,也誓要闖出些名堂來。



  當時的潮汕人為了生計,白天衝去電子市場進貨擺攤,晚上回到福田村養精蓄銳。日復一日,不辭勞苦,許多人也如願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。

  一提華強北,福田村本地房東都會說:「那些老闆,都住在我們村。」

  潮汕人愛抱團,雪球就這麽慢慢地滾了起來。

  越來越多的潮汕人來到這裏扎根,開枝散葉。

  於是,這裏越來越多的商舖也有了潮汕印記,遍布各行各業。

  有意思的,身在異鄉的他們,從不掩飾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,走在村子裏,舉目皆「潮」。


 

  潮汕味道,不止吃喝

  有潮汕人的地方,就有「潮汕味」

 

  01 呷嗲 「人在草木間,便是茶」

  提到潮汕,首先想到的就是「食茶」,對早已把工夫茶融到骨子裏的潮汕人來說,喝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。

  100米內必有一家茶舖,20米內必定有人喝茶。

  即使在店面的貨堆裏,也能擺上一套茶具,俏皮又莊重。

  關公巡城、韓信點兵……在外人看來步驟繁雜的工夫茶,這的男女老少,都是信手拈來。

  潮汕人的好客和熱情,也名不虛傳。

熱情的黃老闆說:「下午沒那麽忙的時候,最適合串門喝茶,周圍都是做了二十幾年的街坊鄰居,幫我拍好看點哈哈哈!」

  三街六巷中漂浮的茶香,這,就是「潮汕味」。

  02 呷崩 一句「膠己人」,一口老味道

  潮汕人,潮汕胃。

  福田村的美食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潮汕風味,肉丸、牛肉火鍋、滷水、魚粥等,以及被譽為「潮汕毒藥」的生醃,在街巷裏一應俱全。





  賣特產的大叔告訴我:「潮汕媽媽最喜歡用這種大瓶子醃製食物,前幾天還有年輕人過來買烏橄欖,說這是他們小時候的回憶。」

  只要有這種「媽媽牌」大瓶裝的醃製品,無論潮汕人走得再遠,都能何時何地都能吃到「家鄉的味」。

  

  不過,最地道的潮汕美味,還是藏著在路邊大排檔裏。


 

  「亞六潮汕美食」—— 一家開在福星路邊上的地道大排檔,這家店之所以叫「亞六」,據說是因為老闆陳奕強在家排行老六。

  深夜十點,飢腸轆轆的食客尋味而來,在大排檔指指點點,夥計手疾眼快地撈出各種海鮮、滷味、生醃,揮刀裝盤,一氣呵成。

  這是「亞六潮汕美食」24年來,無論凌晨還是白天,每天都會上演的場景。

  街頭空氣中的肉香,這,就是「潮汕味」。

  03 姥爺保號 「拜老爺是刻在潮汕人骨子裏的習慣 」

  潮汕民間的祭祀風俗歷史悠久,對象繁多,向來是家喻戶曉。

  三天一小拜,五天一大拜,春節七天假,都不夠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。

  不過潮汕人祭祀始終是為了講究好意頭,在福田村的街頭巷尾時常可以察覺到這些痕跡。



  香火店裏的香燭紙錢,神龕上燃著的香,這,就是「潮汕味」。
 

 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

  膠己人,拍死無相干

  環慶廣場,一群老人,大樹底下,倍感愜意。

  來自潮州的黃姨早已白髮花白,當問起對福田村的印象如何:「來深圳十幾年了,鄰居街坊都是「膠己人」,周圍都是潮汕味。」

  一口潮汕話能通街,對潮汕人來說,福田村的氛圍就是他們另一個家鄉。

在福田村的頤樂堂

  幾十年前來深圳打拼的潮汕大叔已經在養老

路邊小店老闆的兒子

  在這裏,既是深二代也是潮二代

下午的福寧街

  剛從華強北打拼回來的年輕人會想著來碗戈飯

在夜晚的福星亭下

  父輩們討論著家鄉潮汕的發展,越來越好

牽著媽媽手的小女孩

  那句虔誠的「姥爺保號」早就銘記於心

 

這些街巷裏的隱世小店,都是在濃厚的潮汕氛圍下開了十幾二十年。

在潮汕食物最豐富的福星街市,老闆們張口就是「要呷咪該啊?靚仔!」

來自重慶的張哥開了十幾年裁縫小舖,用他的話說:「在福田村待那麽久,我都快成「膠己人」啦!」

「福星詩詠」在福民樓2號樓下開了快二十年,曾經在巷子裏奔跑的小孩如今已經成為「潮店」小老闆。

  早在2016年,福田村被列入城市更新單元計劃;五年過去了,村裏面隨處可見懸掛著城市更新的相關標語——「造富子孫後代」。

  也許,對於講究「多子多福」的潮汕人而言,留給後代更美好的未來是最大的「軟肋」。

  但這裏依然會讓人很留戀,可能是因為「氣味相投」,可能是因為家鄉的感覺,也可能是某個瞬間讓人念念不忘。

  緣分聚散,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。

  他日,「有閑來呷嗲」。

  (來源:深圳微時光)

-end-



 

更多>>

同欄目的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