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其他信息 > 知潮風 >

你可知道潮汕這種四時皆備的小吃的來源?

字體大小: 時間:2021-11-19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Dilin

  春餅是潮州名聞遐邇的傳統點心小食。餅之名春,自然與春天的到來有一定的關係。

  春風吹度,萬物爭榮,它給自然界帶來了蓬勃的生機,也預示著農事活動的開始。因此,在立春日中,我國的多數地區都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迎接春天的到來,比如「行春」、「拜春」、「打春牛」、「咬春」等都是,借以表達祈求豐收康樂,吉祥幸福的心願,這些習俗,自然也會在飲食方面體現出來。
 


▲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介紹潮州春卷

  較早的「迎春食譜」當推「五辛盤」。周處《風土記》載:「元旦,楚人上五辛盤。」南朝·梁大詩人庾信的《歲盡應令詩》中也有「聊開柏葉酒,試奠五辛盤」之句,辛和新同音,五辛即為五新,把五種應時又帶辛味的青菜蔥、蒜、韭、蓼萵、芥(道家和佛家有關五辛的組成略有不同,但大同小異)裝成一盤,取迎新之意,吃之也有發五臟氣之功,即莊子所謂「春月飲酒茹蔥,以通五臟也」的意思。《本草綱目》也載:「元旦立春,以蔥、蒜、韭、蓼萵、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,取迎新之意,謂之五辛盤,杜甫詩所謂『春日春盤細生菜'是矣」。但因為是一味辛辣,也不適口,所以,唐宋時「五辛盤」在迎春餐桌上的地位便逐漸為「春盤」所取代。《四時寶鏡》載:「立春日,唐人作春餅生菜,號春盤」;宋代周密的《武林舊事》也說:「春前一日,後苑造辦春盤,翠縷紅絲,備極精巧」。從單調的辛辣變為備極精巧的翠縷紅絲,色、香、味提高了一步,因此,「春盤」自然博得人們的喜愛,而吃春盤也發展為男女老幼必做的一項饒有興味的春日活動了。宋代范成大的《石湖居士詩集》中就有一首專門描寫這種活動的題目叫做《立春大雪招親友共春盤座上作》的詩,詩中有句:「……東風乃多事,仍將六花飛,兒女曉翻餅,呵手把一杯。菘甲剪翠羽,韭黃截金釵……」。可以想得出,春日邀來親朋,賞瑞雪、話豐年,飲燒酒、吃春盤,老少同歡,其樂何如!而春盤中的大白菜(菘甲)和韭黃經過加工剪切後,看上去很像翠綠的羽毛和金燦燦的簪釵,可見唐宋時的春盤確已「備極精巧」了。

  不過,人們對於任何事物都不會滿足於停留在一個固定的水平上,所以,宋代以後,特別是清代「春盤」的製作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。根據鄧拓同志的考證,春盤中的生菜由芹、韭、筍組成,表示勤勞、長久、蓬勃的意思,這比單純的迎新有了更積極的涵義,而黃、綠、白三種色彩的配合也更為清新悅目。至於春餅的做法及品味,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《詠春餅》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:「……勻平霜雪白,熨貼火爐紅。薄本裁圓月,柔還卷細筒,紛藏絲縷縷,才嚼味融融……」。在平底的熱鍋上,烙出一張張平整、雪白、又圓又柔的餅皮,捲上絲狀肉餡,最後油炸而成。現在,潮州春餅的製作正如詩中所述。

  這樣爽口脆香,「下筷輒能空」的食品,三餐必備固然不必,不過,要是一年中只有立春日才能嚐到,也是件頗為難耐的事。因為人們在愜意地品嚐這一美味時,似乎已淡忘去那立春日吃春餅謂之「咬春」的古訓。所以,隨著時代的推移,春餅最後終於跳出了「春盤」之外,成為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食。

(來源:行走潮汕)

-end-


 

更多>>

同欄目的其他文章